歡迎您來到中華陶瓷網 [簡體版] [繁體版] [網通站]  會員中心  RSS定閱  留言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中華陶瓷網
 網站首頁 行業(yè)專題 人物專訪 陶瓷收藏 電子雜志 陶瓷裝飾 經營管理 會員服務 廣告服務
 直通產區(qū) 福建德化 景德鎮(zhèn)市 佛山潮州 山東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網動態(tài) 網站建設
首頁  資訊  企業(yè)  產品  供應  求購  展會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術  圖庫  百科  營銷管理  陶瓷之路
首頁  | 經營管理 | 營銷專題 | 人際溝通 | 創(chuàng)業(yè)天地 | 網商 | 職場生涯
信息內容
 
 您的位置: 首頁>營銷管理>>財務管理>>|
對市場經濟條件下成本的再認識

發(fā)布:2010-1-5 14:47:22  來源: 中華會計網校 [字體: ]

  為適應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我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在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方面,并沒有太多的改革,人們的認識和作法很多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為此,本文提出一些淺見,以供探討。

  一、轉變觀念,充分認識成本的決策功能

  成本是商品經濟的產物,是商品價值的主要構成部分。根據馬克思、恩格斯的著名公式和有關成本價格的論述,可以得出成本就是商品生產者為生產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所耗費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中的必要勞動價格的貨幣表現。就社會再生產而言,產品成本是企業(yè)維持簡單再生產的補償尺度,如果產品的成本耗費不能得到補償,簡單再生產就無法進行。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的生產耗費和社會補償是對立的統(tǒng)一,任何商品的生產耗費都是個別商品生產者的事情,而補償則是社會的過程,生產商品的耗費要求得到補償和能否得到補償是兩碼事。所以,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生產過程,迫使商品生產者降低成本。在一定的銷售量和銷售價格條件下,生產商品的成本水平如何,決定利潤的多少,進而決定該商品擴大生產或停止生產的可能性,關系到企業(yè)的生存和發(fā)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的價格是在市場競爭中形成的。個別商品生產者所生產的商品,其成本的高低決定其利潤的高低。因為在公式W=C+V+m中,商品價格W先由市場制訂出來,成本(C十V)越高,利潤m越少,因為m=W-(C+V),成本(C+V)如果不小于W,就會賠本,生產數量越多,賠錢越多,迫使企業(yè)降低成本,否則企業(yè)停止生產。這就是成本對生產經營的決策功能,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成本否決”。

  二、擴大成本的內涵和外延。樹立全面成本管理觀念

  在公式W=C+V+m中,(C+V)這部分是指成本的經濟內涵,是生產商品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耗費。在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生產是憑借高科技進行的,在商品的價值中,科學技術的含量越來越高,比重越來越大,這是社會發(fā)展的總趨勢。我們可以推定,科技含量低的產品生命經濟周期將縮短,很快就會被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所淘汰。由于受計劃經濟的傳統(tǒng)思想影響,人們在成本內涵中一直沒有包含科學技術的部分。我國會計一直把科技這種無形資產耗費放在期間費用中,這就扭曲了成本價格,使人對利潤的形成產生錯覺。在產品生產中既然應用了高技術,而在成本中卻不包括高技術勞動耗費,使人無法理解。所以,成本的內涵中應包括科學技術轉移過來的價值,這樣才便于企業(yè)進行成本管理。

  伴隨成本外延的不斷擴大,降低產品生產成本,不能只把著眼點放在生產過程,而應該著眼于全部的生產經營過程。所以,要使企業(yè)降低成本,應該首先從產品設計成本開始。在產品設計時,如果沒有充分考慮價值工程,就會使設計成本過高,這是在生產過程中怎么努力也降不下來的。比如國產載重汽車,如果設計載重量為8噸,若裝上10噸貨照樣能安全行駛,那么這種保險系數過大的多余功能,勢必造成成本上升。而日本的載重汽車,負荷超重一點行駛就感到吃力。因此,成本的外延應擴大到設計成本。產品生產出來以后,不等于成本管理已經結束。因為降低產品成本的目的是增加利潤,而減少銷售費用,降低銷售成本,則是增加利潤的一條重要途徑。產品銷售出去后成本管理并沒有完結,還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售后服務,因此售后服務成本,理應包括在成本管理范圍以內。筆者認為,成本的內涵和外延應當擴大,以利于實行全面成本管理。

  三、改革成本核算,適應市場經濟發(fā)展

  為適應市場經濟和知識經濟的發(fā)展,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革。

  1.成本項目中應包括產品的科技價值。在知識經濟時代,產品成本中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要想真實地反映產品成本,必須正確核算產品應負擔的科技價格。凡是外購的專利與專有技術,都有實際價格,應當根據產品生命周期和產品產量,進行分配,計人產品成本;自行開發(fā)研制的技術,應根據市場公允價格或評估價格計算。產品成本中包括科技價值,才能有利于企業(yè)生產經營決策和成本管理,才能使成本管理上升到一個新水平。

  2.產品成本中不應包含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傳統(tǒng)成本核算方法,一般都把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列人成本,這是不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盡管廢品損失往往是因材料、工藝等方面的問題造成的,但也應看到涉及材料采購、材料檢測、工藝鑒定和人員操作等環(huán)節(jié)的問題,由產品來負擔廢品損失的理由怎么講也不充分。再者,實際工作中有些也很難分清具體原因,至于停工損失,在企業(yè)里普遍存在,要把停工損失計人成本,那么成本恐怕就難以計算了。筆者認為,為保證成本核算的真實性、可靠性,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應該排除在成本之外。

  3.不能過份強調直接人工,間接費用分配也不能以人工為主。傳統(tǒng)的成本會計核算重視人工成本,而輕視產品成本主要部分的原材料,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以直接人工或直接人工工資數額為依據,將間接費用人為地分配到產品和勞務中去。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高新技術在企業(yè)的生產經營中得到廣泛應用,資本有機構成也越來越高,生產所需的人工越少,相應的原材料消耗比重也會加大。越是技術先進的企業(yè),產品成本計算中的間接費用分配越是應該以成本中占主導地位的項目為依據。比如,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和服務,應當以直接工時或直接工資為依據;設備先進、用人工少、材料消耗大的企業(yè),應當以原材料為依據;施工企業(yè)應以工程面積為依據;開發(fā)研究項目應當以項目本身為依據。

  4.要注意定額和標準的變動性。傳統(tǒng)的成本會計核算中,在計算成本要素差異或進行分配時,以定額和標準為依據。但這種定額和標準只不過是過去生產過程中的經驗數據,不能隨物價漲跌、生產流程的改進和高新技術的應用而及時得到修正,不能正確計算成本。如果以過時的定額和標準去考核、控制成本,就會失去公正性。建議在使用定額和標準時,應采用實物量,然后再換算成貨幣金額。

  5.無論成本歸集和分配,都要予以精確計算。傳統(tǒng)的成本核算多數是手工記賬,所以一直強調“重要性原則”,省略了一些太復雜的數據,在現代科技飛速發(fā)展,大量應用微機的條件下,就不能再強調簡化核算,而應當力求準確地計算成本,為全面成本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上一頁 [1] 下一頁
共有  條網友評論 【發(fā)表評論
同樂
包郵特價:360
荷葉瓶
特價:499
輝煌騰達
特價:488
幽夢
包郵特價:1299
陸羽品茶
包郵特價:888
凌云騅
特價:488
自在春風
特價:599
歡天
特價:999
竹之語
包郵特價: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郵特價:699
煙雨江南
包郵特價:2999
上善若水
包郵特價:2660
 ·本類最新 更多...

信息搜索
本類熱點  
營銷專題  
創(chuàng)業(yè)天地  
關于我們  本站新聞  產品服務  幫助中心  版權聲明  網站導航  友情鏈接  RSS定閱  新聞調用  聯系我們  留言
版權所有 (C) 2006-2014 中華陶瓷網 Ctaoci.com 電子郵件:wxchina#qq.com
閩ICP備10020107號-1


掃一掃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