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天起,寧波博物館推出了“芙蓉出水——清代康雍時期外銷青花瓷精品展”。此展106件展品都是從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引進,展期為一個月。外銷青花瓷曾經通過始發(fā)于寧波的東方“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其中包含著中外合璧的藝術。
中國的英文名字是“China”,這個名字正是來源于瓷器的英文名“china”,瓷器就是古代中國最重要的名片之一。在中國與世界的交流史上,瓷器充當了一個別具特色的“大使”角色。此次展出的外銷瓷,就是那些在中國生產、專門銷往國外的瓷器?脊刨Y料表明,自唐代開始,中國瓷器便代代有外銷貿易。
在歷史上出口的瓷器中,以明清兩朝景德鎮(zhèn)生產的青花瓷為最大宗。當時,東南亞的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和歐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瑞典、英國等許多國家都是中國青花瓷的主要市場。
本次展出的外銷瓷,都是清康熙到雍正時期的作品,能品相完整地保留至今,十分難得。它們主要由瓷都景德鎮(zhèn)生產,也有部分是福建一帶的產品。
仔細觀賞后不難發(fā)現(xiàn),除了我國傳統(tǒng)特色的品種之外,還有許多是根據(jù)國外消費者的需要定制的,以符合當?shù)厣盍曀缀蛯徝狼槿。在中國元素的基礎上,加入一些外國風格,這些瓷器向我們展示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影響。
有些個體的裝飾紋樣完全是中國題材的,比如位于器物開光中的傳統(tǒng)山水畫、花鳥圖,但這些紋樣一旦以單元的方式被重復排列組合于各個開光之中就有了西洋圖案的味道;而一些中國的景物或人物故事又完全被置于西式的器物造型之中,顯示出中西合璧的藝術魅力。
當然,更值得一提的是,那些無論從功能、造型、紋飾來看,都是純西方樣板的器物,是歐洲商人利用中國的制瓷技術,為滿足其特殊消費群體而特向中國制瓷商定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