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0日,由福建省美術家協(xié)會、廈門市文化局、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聯(lián)合舉辦的2010年海峽兩岸優(yōu)秀設計師海報作品邀請展在廈門市美術館隆重舉行,大陸、臺灣、香港等一百多名優(yōu)秀設計師的作品參加了展覽。展覽大廳人群擁擠,現場熱鬧非凡。來自中國瓷都&S226;德化的福建省富貴紅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應主辦方邀請,以陶瓷藝術品現場展覽的形式參與互動。

展出的五件陶瓷藝術品分別是:高溫紅釉瓷工藝《天賦靈犀》、《兩岸同根》、《天地方圓》,德化窯“中國白”捏塑工藝品《節(jié)節(jié)高》,天石釉工藝品《春光曲》。這五件陶瓷藝術品均與“兩岸”主題契合。作品《兩岸同根》在2008年的兩岸會談時,中國海協(xié)會會長陳云林贈送給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的禮品;作品《天賦靈犀》、《節(jié)節(jié)高》分別在2008年、2010年作為廈門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要員禮品、國賓禮品;作品《天地方圓》則是富貴紅公司的一款經典器型,藝術地表達了和諧共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理念。五件陶瓷藝術品也吸引了不少設計師及到場的美術愛好者的駐足品鑒和攝影留念,活躍了展覽現場的氣氛。

國際著名的華人設計大師、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設計學院院長、國際平面設計聯(lián)盟AGI委員、展覽會特別顧問靳埭強教授,臺灣師范大學藝術設計教授、臺灣海報設計協(xié)會秘書長施令紅女士,在觀看“富貴紅”陶瓷藝術品后,就陶瓷藝術與海報藝術是否存在互融性問題接受了電視臺記者的采訪。靳埭強教授肯定了兩種不同藝術形式的現場互動很有創(chuàng)意。他說:中國陶瓷文化歷史悠久,德化作為一個古老的瓷都,應該也有其深厚的藝術文化積淀,富貴紅陶瓷藝術品的精美也可以說是這種積淀在當代的必然性延續(xù)和迸發(fā)。藝術是自由的、開放的、包容的,對于陶瓷藝術這種工藝傳承性很強的藝術,同其它的藝術門類一樣,也需要不斷的借鑒和創(chuàng)新。借鑒、創(chuàng)新的渠道很多,就看你有沒有勇氣。比如說今天,德化的陶瓷能以這樣的一種形式引發(fā)設計師的關注,關注之下可能產生的是一些藝術上的探討,探討就有可能在實踐上探索、創(chuàng)新。海報作為一種張貼公共場所的信息傳播媒介,其獨特的視覺符號傳達出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人文精神的主題,引發(fā)公眾的公共意識和公益行為。不管是海報設計藝術,還是陶瓷藝術,它們的精神指向是一致的,只不過是表現的媒介不一樣而己。

施令紅教授則希望大陸與臺灣在藝術文化上多一些交流。他說:兩岸同根,近年來,隨著兩岸關系的緩和,藝術文化的交流也漸頻繁,這對于促進兩岸的藝術文化繁榮有著積極的意義。德化的陶瓷藝術非常有特色,尤其是工藝上。接著,她表示在適當的時候,她會將德化的陶瓷藝術介紹給臺灣的同行們。在談及海報設計藝術與陶瓷藝術的關聯(lián)時,她說:從設計的角度上看,陶瓷藝術作品的造型、裝飾圖案都有很強的設計意味,德化陶瓷藝術在傳承特有的塑造傳統(tǒng)的同時,要敢于大膽的進行借鑒。

交流、借鑒、創(chuàng)新也是富貴紅公司此行參加展覽的目的。富貴紅公司旗下的官窯文化研究所設計總監(jiān)、中國當代藝術設計界新銳、福州大學工藝美術學院教師、本次展覽會的策動者之一的劉斌老師也希望能借此契機將海報設計藝術中一些有“意味”形式的移植入陶瓷藝術,將來富貴紅官窯文化研究所還將更廣泛地涉及其它的藝術門類,吸取更多的有“意味”的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