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左制陶史悠久,并有著豐富的紫砂資源,但以“產業(yè)文化”的視角而論,卻與江蘇宜興有著巨大差距。高品位、高附加值的紫砂產品,只能由一流的紫砂人才產出,而“人才軟肋”恰是制約喀左紫砂產業(yè)長足發(fā)展的致命內因。在喀左紫砂產業(yè)醞釀脫胎換骨的轉折期,一批令人肅然起敬的“拓荒者”們的身影歷歷在目……
八仙過海 周占群立業(yè)喀左
周占群是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來喀左創(chuàng)業(yè)已三年了。他為喀左培訓了大批技術人才,他用喀左紫砂制作的“八仙過海組壺”,是收藏界公認的精品。
周占群1967年生于宜興陶藝世家,祖上曾中過舉人、進士。周占群的爺爺周文謨,接下祖先的陶業(yè)生產,對陶業(yè)界的粗、溪、黑、黃、砂及紫砂等類型上的生產及業(yè)務均有研究。新中國成立初期,行署第一次開陶瓷展覽會,周文謨就到那里主持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得到陶業(yè)界同仁的一致贊譽。周文謨與紫砂大師、壺藝泰斗顧景舟為中學同學,交往甚厚。周文謨去世后,顧景舟仍與周家多有往來。1993年,顧景舟八十高齡時,為周占群的父親周曼心所開的廠子題寫廠名,顧景舟說:“曼心,你看到我為哪家企業(yè)寫過廠名?”周、顧兩家堪稱世交。
周占群自幼愛好陶藝,承蒙顧老厚愛,經(jīng)常加以指點,打下了扎實的紫砂制作功底。多年來,周占群銘記先輩教誨,博取眾長,勤練技藝,精益求精,相繼得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紹培、江蘇工藝美術名人周尊嚴等多位前輩的指點,壺藝日增,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以其獨具創(chuàng)意的作品多次在國內外獲獎,深得業(yè)界收藏家和壺迷們所喜愛。他的代表作品《仿古壺》,被南京故宮博物館永久收藏。
2008年10月,在喀左縣委書記劉學軍的盛情邀請下,周占群率領一批陶瓷同仁遠赴遼寧喀左進行投資考察,被聘為喀左經(jīng)濟顧問。2010年4月,周占群與喀左正式簽約,開辦紫砂工藝廠,有意將祖先傳下的陶藝,在北方大地發(fā)揚光大。
周占群的全手工紫砂壺的制作技法十分繁復,有打泥條、劃泥條、圍泥條、拍身筒、上底、上滿片、上線片、清線、竹篦、整理壺身、做壺嘴、搓壺把、上子口、做壺蓋、車的子、修的子、開嘴眼、裝壺嘴把、準型、光壺嘴把、了坯、推墻刮底、敲印章、高溫燒制成品等24道工序。
周占群所做的“八仙過海”組壺,工藝精湛又具有深厚的文化韻味。如藍采和壺,為宜興制壺界首創(chuàng),泥料精選遼寧喀左純天然原礦清水泥,泥質軟化、砂質堅健,潤度很高。壺型以提梁壺為藍本加以創(chuàng)造,提梁把取自藍采和之挎籃,作雙股絞纏狀,略向后傾,提拿倒茶時得心應手。壺嘴狀若花朵,更具情趣。此壺整體造型簡潔、線條流暢、格調高雅,是一件花與光的完美結合品。
又如韓湘子壺,泥料同樣精選喀左純天然原礦清水泥,壺體飽滿渾圓充滿張力,半圓環(huán)鈕形古拙,壺把設計成一段飛揚的竹節(jié),表現(xiàn)了韓湘子的飄逸風骨,壺嘴粗看也似竹節(jié)狀,細看方知作者將其設計成三根細竹捆扎,形成三口出水,頗具情趣。作品構思精巧,靈秀中添沉穩(wěn),裝飾簡練而傳神,殊為難得。
周占群來喀左創(chuàng)業(yè)三年,目睹了喀左紫砂產業(yè)日新月異的進步,對喀左紫砂產業(yè)存在的不足有冷靜的分析。“喀左紫砂業(yè)進步很快,但"趕上宜興"這話暫時不要講,而要腳踏實地,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喀左紫砂壺產業(yè)形成一定的規(guī)模,這才是務實之路。”
名家出晚窯,白雪峰大器晚成
在朝陽地區(qū),目前擁有“遼寧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的紫砂藝人有兩位:他們分別是喀左晚窯紫砂廠的白雪峰和喀左紅山泥人紫砂陶藝雕塑工作室的徐明。“工藝美術大師”的稱號不同于技術職稱,要求藝人技藝水平突出,在行業(yè)中有一定影響,并已形成自己的產業(yè)架構。因此,證書含金量較高。白雪峰的成名,源于他獨創(chuàng)的“晚窯”。
白雪峰,1967年出生,成吉思汗族系。他酷愛美術,從幼年開始學畫,曾多次到美院及高級工藝美術研修班深造學習,曾受名師指點,藝術造詣頗深。白雪峰對傳統(tǒng)文化尤其陶文化有濃厚的興趣,特別是對紫砂壺藝術情有獨鐘。在長期研究探討喀左紫砂陶藝文化的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喀左的紫砂行業(yè)雖然發(fā)展較快,但還是用質量較差的工藝注漿形式制作紫砂壺,于是暗下決心,一定要把“手工拍餅形式”的傳統(tǒng)手工制陶技藝傳承下來。
2002年,白雪峰踏上研究手工制作紫砂陶藝的艱苦道路。從上山選料、粉碎、分目、初練、到拍制、試驗,失敗、再試,再失敗、再試驗……不知試驗幾百次,終于在2005年11月的一個夜晚,燒出了“東北第一把手工紫砂壺”,續(xù)接了失傳近200多年的東北手工紫砂陶器的歷史。第一把手工壺的燒制成功,證明喀左紫砂完全可以制作出高品質的壺。在反復研制手工紫砂陶器的過程中,白雪峰意外發(fā)現(xiàn),他的紫砂作品在晚間燒制成功率很高,遂根據(jù)這一奇特現(xiàn)象把自己的企業(yè)起名為“晚窯”,寓意自己研制的手工紫砂壺“大器晚成”。
2012年7月8日,中央電視臺《尋寶》欄目走進朝陽。資深鑒寶專家蔡國聲對喀左晚窯的原礦紫砂“黑燈頭”泥料做鑒定:喀左黑燈頭紫砂泥料渾樸厚重,透氣性強,不需添加任何色素即能形成天然水色,是塞北地區(qū)新開發(fā)的紫砂品種。若再經(jīng)過藝術加工,極具收藏價值。經(jīng)過鑒定,蔡國聲對晚窯紫砂壺做出如下評價:“棕黃色紫砂,質細造型古拙,線條挺拔,銘紋工整,有金石味,名家作,名家銘,珠聯(lián)璧合。”
蔡國聲表示,近年來隨著茶文化的日益深入和普及,紫砂收藏日益看漲,紫砂收藏的市場將會繼續(xù)升溫,藏家應該尋找市場動向,把握收藏方向。
白雪峰認為,應該利用紅山文化的深厚底蘊,借助喀左目前方興未艾的紫砂產業(yè),打造一個享譽全國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