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史曉琪 通訊員 王宏宇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鈞瓷,“似玉非玉勝似玉”的汝瓷,“釉下彩繪表里如一”的絞胎瓷……9月22日,河南大學中國陶瓷研究院揭牌儀式暨傳統的再造——新中國70年中原歷史名窯國際學術邀請展在河南大學美術學院舉辦,參展藝術家和專家學者匯聚一堂,積極探討中國歷史名窯現代轉型的方法和途徑,35名陶藝家的100件陶瓷藝術精品,給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

河南大學中國陶瓷研究院揭牌儀式。
國內外學者攜手打造中國陶瓷研究高地
以河南為核心的中原地區(qū),是人類陶瓷文明重要的發(fā)源地,從新石器時代的仰韶彩陶,到夏商周時期的黑陶、原始青瓷,到唐代三彩、唐代花瓷,都曾在中國陶瓷工藝美學史上起到引領作用。進入新時期,中原歷史名窯亟需進行現代轉型,提升藝術化、國際化水平。
新成立的河南大學中國陶瓷研究院學術團隊由藝術設計、藝術史、材料學、歷史考古、人文地理學、區(qū)域經濟學、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專家學者,以及來自海內外陶瓷界的杰出藝術家組成。首任院長王洪偉博士長期從事中國陶瓷史、中原歷史名窯及其現代轉型、現代陶藝等研究,首倡中原陶瓷學、鈞窯學研究,倡導中國陶瓷史跨學科研究,組織策劃十多起國際陶瓷藝術和學術交流活動,為河南大學打造成中國陶瓷研究學術高地奠定堅實的基礎。
揭牌儀式上,河南大學中國陶瓷研究院延聘李茂宗、大澤人、楊國辛、孔相卿、郭愛和、Ruta sipalyte、王金合、黃玉英等9位國內外陶藝家為“特聘藝術家”。
百年名校為中國陶瓷貢獻中原力量

35名陶藝家的100件陶瓷藝術作品驚艷亮相。
此次活動邀請參展的國內外藝術家包括享譽國際的李茂宗、大澤人、Ruta sipalyte、黃玉英、楊國辛、寧鋼等國內外知名藝術家,也包括諸中原歷史名窯原產地杰出的陶藝家代表。
據此次策展人、河南大學中國陶瓷研究院王洪偉介紹,傳統的再造——新中國70年中原歷史名窯國際學術邀請展旨在從優(yōu)異的陶瓷藝術作品出發(fā),一方面從中原歷史名窯原產地打撈出一批具有實踐精神的在地陶藝家,推動唐宋迄今中國陶瓷史上又一個“中原時代”的來臨;另一方面,發(fā)掘深受現代藝術、當代藝術思想浸染的國內外藝術家、陶藝家數十年來在中原歷史名窯各原產地的藝術再造,展示中原歷史名窯的當代新創(chuàng)造、新發(fā)明、新思維和新見解,一起構成中國陶瓷史新“中原時代”的基本內涵和整體面貌,為中國歷史名窯乃至中國陶瓷的整體發(fā)展前景提供新典范、新模式、新思想。
河南大學副校長劉先省表示,以河南為中心的中原地區(qū)是中國陶瓷重要發(fā)源地,中原陶瓷的根脈性、原生性、發(fā)源性、輻射性、創(chuàng)新性是河大學人首倡的“中原陶瓷學”理論體系建設堅實的歷史基礎。站在文明史、學術史高度觀照陶瓷創(chuàng)作實踐及其理論建樹,獨辟中國陶瓷史研究之理論先河是歷史賦予河南大學學人的使命,是時代賦予河南大學學人的責任。此次活動凝結的學術和藝術成果,對于中原歷史名窯現代轉型以及中國陶瓷藝術的未來發(fā)展走向會有特別的標桿性意義。